首 页
膏药传承
功能主治
用法介绍
临床病例
膏药展示
骨科图集
合作洽谈
联系我们
膏药文化信息列表
膏药的作用原理
闲话膏药
狗皮膏药的由来
膏方的发展
中医外科膏药论述
膏药临床应用的特点
外用膏剂的透皮吸收机理
首 页
→
膏药文化
→
膏方的发展
膏方的发展
膏方历史悠久,起于汉唐,在《皇帝内经》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,如马膏,主要供外用,东汉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记载的大乌头膏、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。唐代《千金方》中个别“煎”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,如苏子煎,王焘《外台秘要》有“煎方六首”。
宋朝膏逐渐代替煎,基本沿袭唐代风格,用途日趋广泛,如南宋《洪氏集验方》收载的琼玉膏,沿用至今,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,如《圣济总录》栝萎根膏,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。
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,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、制作规范,膏专指滋补类方剂,煎指水煎剂;数量大大增加,临床运用更加广泛。
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,组成多简单,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《摄生总要》“龟鹿二仙膏”、龚廷贤《寿世保元》“茯苓膏”以及张景岳的“两仪膏”等。
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,宫廷中亦广泛使用,如《慈禧光绪医方选议》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。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,如张聿青《膏方》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、三十味,甚至更多,收膏时常选加阿胶、鹿角胶等,并强调辨证而施,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。
近现代膏方在上海、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,尤以上海为甚。
Copyright 2006 © 胥氏膏药-胥毛泽外用骨伤科膏药 [
粤ICP备09035271号
]
联系电话:13826555195(胥志芳) QQ:115712682
Email:wangliu1314@126.com
网址:www.51915.com.cn
查看网址二维码 网站LOGO